-
高尔基励志小故事
高尔基励志小故事 “生活的情况越艰难,我越感到自己更坚强,甚而也更聪明.”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故事高尔基,欢迎阅读! 高尔基的成长故事 1873年,高尔基的父亲因霍乱突然去世。当时高尔基只有5岁,他跟随母亲寄居到开染坊的外祖父家里,不久,母亲又离开了人世。那时,外祖父的家业濒临破产,实在无力供他继续上学。外祖父不得不对他说:“好吧,宝贝,你不是—枚勋章,我的脖子上没有你的地位,你到人间去吧…...
-
青春励志文章精选5篇
导语:青春应该是:一头醒智的狮,一团智慧的火!醒智的狮,为理性的美而吼;智慧的火,为理想的美而燃。以下是本站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春励志文章精选5篇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 励志、信念、梦想 我曾经一度在思考,在理解,励志这个词的含义:励志就是使人适应环境,激发生活或工作热情,促进工作事业奋发向上的心灵调节过程。可是我总觉得这不是我所要的答案,这个解释好像不那么确切,似乎只是对“励志”这个词的字面解释...
-
钱学森的故事10则
导语:他是杰出科学家,美国人称他“一个人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”;他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,坚信“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也能搞”;他是科学家群体中以身报国的代表——钱学森。以下是本站的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钱学森的故事10则,欢迎阅读。 钱学森(1911年-2009年),祖籍杭州,世界著名科学家、空气动力学家,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。1955年回国,195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,参加中国火箭、导弹研制工作...
-
转危为安的尼克松
转危为安的尼克松 1952年,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,年轻的参议员尼克松是他的副搭档。 正当尼克松为竞选四处奔波时,《纽约时报》突然报道尼克松在竞选中秘密受贿的丑闻,消息不胫而走,给共和党的竞选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。 为摆脱困境,共和党花了数万美元让尼克松利用媒体,向全国选民作半个小时的公开声明。 显然,能否澄清事实,取得选民认同,此举是关键。当时,全美国电视台、电台把镜头、麦克风对准了尼克松。...
-
身边的励志故事简短5则
导语:所谓励志就是传递正能量,给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!古代哲学家这样认为:近朱者赤近墨者黑。故,整个社会处处都是正能量,人人善良,友善,低调,谦逊。我想这样和谐社会距离我们并不遥远。以下是本站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身边的励志故事简短5则,一起来加油吧! 最真切、最感动的是我的哥哥。 我记得那年我大概十五、六岁的样子,刚好读到初二,数学已是明显的吃力,竟然有些跟不上。 我想了好多天,都不敢和母亲说...
-
赚钱的三个阶段
赚钱的三个阶段 唐日荣是著名的大富豪,那他究竟是如何发家的呢? 唐日荣是重庆人,后随父亲去到。大学毕业后,他给人打过一段时间工,手头存了一些钱,便以此做资本,开始做小本生意了。 唐日荣做生意喜欢从小到大,积少成多。起初,他先去工厂批存货,外销至科威特、沙特阿拉伯等地区。那些国家靠石油发家,购买日用品很大方,都是成批购买,唐日荣的生意因此越做越大。 从此后,唐日荣便和中东地区结下了不解情缘...
-
诚信创业的小故事要想成为一个富人首先得有良好的信誉
诚信创业的小故事:要想成为一个富人,首先得有良好的信誉 有一个叫凯伦的青年人,有一年,他向友人借了40万元,没有财产担保,也没有存单抵押,只有一句话:“相信我,年底无论如何都还你。” 到了年底,他的资金周转非常困难,外债催不回来,欠款又催得紧。为了还朋友这40万元,他绞尽脑汁才筹足20万元,余下的20万元怎么也筹不到。最后他决定用自家的私房去抵押,但银行评估房屋价值24万,只能抵押18万元...
-
讲述经商之道职场智慧的五个小故事
讲述经商之道职场智慧的五个小故事 1、不闭眼的青蛙 奥城良治童年时,有一次在田埂间看到一只瞪眼的青蛙,奥城良治调皮地向青蛙的眼睑撒了一泡尿,却发现青蛙的眼睑非但没有闭起来,而且还一直张眼瞪着。 奥城良治将这段童年经验运用在推销时遭遇客户的拒绝上,每日访问100个潜在客户,永不惧怕客户拒绝。 客户的拒绝犹如撒尿在青蛙的眼睑,要逆来顺受,张眼面对客户拒绝,不必惊慌失措,这就是他的“青蛙法则”...
-
莱特兄弟的故事的启示
莱特兄弟的故事的启示 启示一: 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,而且要善于发现,善于提问,认真思考,另外还要有勇气和胆量. 启示二: 只要能想到的,只要努力就会实现的,有梦想才会有希望。 启示三: 飞机发明者莱特兄弟,小时候放羊看到天空自由飞翔的小鸟很是羡慕,就学鸟飞。他们的父亲并没有嘲笑、制止他们,而是充分理解孩子可贵的好奇心和大胆的想法,还同孩子们一起学鸟飞。他郑重地鼓励孩子们说,只要努力,我相信...
-
莎士比亚的故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
莎士比亚的故事: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564年,莎士比亚诞生在英格兰中部美丽的埃文河畔,他的父亲约翰·莎士比亚是个精明、能干的商人,主要经营手套、羊毛、皮革等物,并且在市议会里兼任一份公职。 7岁的时候,父亲把威廉送到一所文法学校去上学,可他却不用功,总是被老师用教鞭提醒着去读书。他不喜欢那些古板的祈祷文,他喜欢阅读古罗马作家用拉丁文写的历史故事,喜欢一个人在郊外的田野里漫游,听秋虫鸣叫。...